當前位置: |
閱讀次數:2901 發布時間:2014-09-09
“十三五”時期是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時期,編制和實施好“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群策群力做好“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提高規劃編制的透明度和社會參與度,我部決定對“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前期研究重大課題面向社會公開遴選研究機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為主線,以“三農”領域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重點研究“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等14個方面50項課題(附件1)。
國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及其他相關研究機構和單位,課題招標不面向個人。
1.課題牽頭人應具備扎實的農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相關課題領域有較好的工作基礎,具備高級(或相當于高級)職稱,或者大學畢業工作滿10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工作滿5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工作滿2年。
2.符合條件的申報人根據申報指南填寫申報書(附件2),同一申報人只能承擔一項研究課題;申報人所在單位須對申報書中各項內容真實性進行認真審核,對申報人資質負責,一旦發現有不實申報,將取消申報人申報資格。
3.每項研究課題支持額度為5-15萬元,經費內容主要包括資料印刷費、專家咨詢費、調研差旅費等,具體預算內容由課題承擔人根據課題研究實際需要,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測算編制。
1.研究要突出重點、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對重大現實問題進行深入透徹分析;要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必須具有針對性、創新性和較強的決策參考價值。
2.請于8月17日前,將申報書電子版發送至jhsjhc@163.com;紙質件1式3份經單位審核蓋章后,郵寄至農業部“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展計劃司發展規劃處),收件日期以郵戳為準,逾期不予受理。
3.2014年12月31日前,提交研究初稿;2015年3月31日前,提交課題最終研究成果,發展計劃司組織課題成果驗收、匯報。
郵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南里11號 郵編100125
聯系方式:農業部發展計劃司發展規劃處
潘揚彬、張正堯;010-59192560、59193285
附件:1.農業部“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前期研究重大課題申報指南
2.農業部“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前提研究重大課題申報書
農業部辦公廳
2014年7 月29 日
專題一:“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
1.“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從產業內部、外部環境等視角進行分析研究。
2.“十三五”國際農業發展趨勢研究。分析國際農產品供求關系、科技發展、貿易和支持政策變化特點與趨勢,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對國內農業發展的影響,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專題二: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研究
3.“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階段判斷研究。把握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與趨勢,對“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階段做出判斷,提出“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4.“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研究。從重要農產品供給、農民增收、生態安全、質量安全和統籌國內國際戰略布局五個方面研究提出“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總體目標與具體指標,其中,具體指標需要給出量化測算。
5.“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重大政策創設研究。根據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階段性判斷、發展目標要求,聚焦重大核心問題,提出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以及若干重大工程、重大政策。
專題三:推進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
6.“十三五”谷物及口糧安全形勢研究。研究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生產和需求形勢、自給率。
7.“十三五”主產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增產潛力研究。基于全國800個產糧大縣承載能力的分析,做出增產潛力的分析判斷,揭示制約因素,提出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議。
8.農墾培育國際大糧商研究。基于國際國內糧食市場形勢,從完善產業鏈條、整合市場資源、提升品牌影響力等視角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培育國際大糧商的政策建議。
9.農業災害風險管理與糧食安全對策研究。建立農業災害損失的定量評估模型,分析各類農業災害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提出相應對策措施。
10.食物結構調整與消費引導研究。從平衡膳食、營養干預等方面提出食物結構調整方向,提出新形勢下中華飲食的對策建議。
專題四: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研究
11.農業生產力區域布局研究。按照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研究各區域水土資源及環境承載能力,產業集聚特點,并據此提出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的重點與方向,包括糧棉油、肉蛋奶、飼草等主要農產品發展優先序。
12.農產品消費結構變化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生產力布局影響研究。預測“十三五”期間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變化特征與趨勢,分析其對農產品總量、品種結構、區域生產、加工、流通等影響,進而提出農業產業布局調整的政策建議。
13.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研究。緊緊圍繞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主線,把握區域發展規律和特點,研究京津冀地區區域農業定位,深入分析制約京津冀地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關鍵問題,提出促進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實現路徑及差別化政策措施。
專題五: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研究
14.“十三五”跨區域、跨行業、跨流域重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創設研究。根據國家投資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在深入分析研究區域性、行業性、流域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問題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屬于中央事權和財權范圍內的重大投資工程、優先序及政策建議。
15.深化中央農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研究。按照國家轉變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以提高國家農業投資績效為目標,在深入分析中央農業投資管理體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厘清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綜合部門與行業部門等之間的事權及支出責任,研究提出農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16.調動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等參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機制研究。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分析當前制約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等參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因素,研究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參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領域和進入方式,提出吸引其參與建設的政策建議。
專題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研究
17.“十三五”農業科技發展重大問題、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和協同創新機制研究。根據“十三五”國內外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科技發展趨勢,研究分析我國農業科技跨越式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需要構建的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及協同創新機制,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18.加快發展現代種業研究。按照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的要求,研究制約現代農作物種業競爭力提高的突出問題,在加快良種培育、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營造種業良好市場環境等方面,提出加快種業體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19.農作物和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根據當前我國農作物和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0.農業機械化關鍵技術攻關體制機制創新研究。針對不同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模式和區域特點,深入分析當前區域性亟需突破的關鍵技術,在研究制約關鍵技術突破體制性障礙的基礎上,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1.農業全程信息化建設研究。基于大數據發展和應用趨勢,圍繞提升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業物聯網和精準裝備等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應用水平,研究提出創新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機制與模式的政策建議。
22.農業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研究當前我國農業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重點分析影響人才創新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及體制性障礙,在激勵機制、培養機制、績效考核機制等方面,提出培育我國農業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建議。
專題七: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質量安全水平研究
23.“十三五”農產品加工業布局、發展重點和技術攻關方向研究。根據“十三五”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趨勢,圍繞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深入研究農產品加工業布局、發展重點和技術攻關方向,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4.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研究。根據“十三五”我國農產品流通發展趨勢,尤其是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發展趨勢,圍繞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提出完善產地批發市場體系,強化冷鏈物流建設,引導新型流通業態發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議。
25.基于政府、市場與社會整合的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研究。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效率,重點研究政府、市場、社會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中的職責、功能和作用,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6.農產品品牌化研究。基于當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培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借鑒國際經驗,圍繞發揮我國農產品傳統品牌優勢、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知名品牌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專題八:農業對外開放重大問題研究
27.區域性農業政策貿易研究。重點研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盟國家、拉美國家農產品貿易比較優勢,分析我國未來農產品貿易的優勢產品、重點領域、合作方式及其對我國農業發展的潛在影響,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8.構建農業產業安全保障機制和重要農產品貿易損害補償機制研究。分析“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產業安全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重點分析進口對我國農業產業安全可能造成的沖擊,借鑒國際經驗,提出構建農業產業安全保障機制和重要農產品貿易損害補償機制的政策建議
29.重要農產品貿易風險挑戰與戰略選擇研究。重點分析“十三五”期間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面臨的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等各類風險挑戰,及其對國內農業發展、農民收入等方面的影響,提出具體的戰略選擇和相關政策建議。
30.農業國際投資政策和談判技術研究。深入分析農業國際投資政策走向,結合國內農業投資體制改革及農業發展趨勢,研究我國參與國際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本市場運作等方面的潛力和發展方向,提出我國農業國際投資的戰略選擇和談判的技術路線。
專題九: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研究
31.基于國際農業補貼發展動態的我國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向研究。在深入分析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農業補貼政策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農業補貼發展實踐及面臨的約束,提出我國農業補貼政策改革方向及相關政策建議。
32.全面反映糧食生產經濟、社會、生態價值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針對當前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和經濟效益的矛盾,綜合分析糧食的經濟、社會、生態價值,研究利益補償機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33.加強農村金融保險支持研究。分析當前農村金融保險與現代農業發展不適應的突出問題,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金融工具與服務創新等趨勢,在提煉總結國內各地成功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更好發揮農村金融保險支撐作用的政策建議。
34.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研究。根據當前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全面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生態服務功能、要素真實價值、產品供求關系的價格形成機制,提出完善資源、要素和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政策建議。
35.目標價格政策研究。按照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總體要求,在借鑒國際經驗和總結國內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提出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的政策建議。
專題十: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有關問題研究
36.基于“四化”同步視角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監測評價指數研究。按照“四化”同步推進的總體要求,借鑒國際現代農業發展評價的經驗,定量分析農業現代化與其它“三化”的差距,研究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可操作性強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監測評價指標。
37.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深入研究當前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層次原因,在此基礎上,圍繞建立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提出維護農民權益、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建議。
專題十一: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38.區域農業生態保護與治理重點及對策研究。深入分析當前區域農業生態環境變化及面臨的突出問題,研究區域農業生態保護與治理的技術路線和實現途徑,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39.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及面源污染防治模式研究。針對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的嚴峻形勢,立足區域和產業研究提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技術手段、治理模式和保障機制。
40.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問題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國農業投入品使用效率的基礎上,結合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目標,立足不同區域和產業,研究提出投入品減量增效的技術方向、生產模式及政策建議。
41.高產高效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方向研究。結合我國國情農情,在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間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促進建設經濟高效、生態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現代農業的政策建議。
42.種養一體化循環農業模式研究。分析我國種養一體化發展趨勢和模式,深入研究當前及未來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結合國內外農業種養一體化的成功經驗,提出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種養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專題十二:發展節水農業研究
43.農業用水紅線研究。在深入分析不同區域水資源狀況和承載力的前提下,研究提出貫徹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農業用水紅線及有關政策建議。
44.節水農業重大技術研究。在深入總結全國各地農藝節水措施效果的基礎上,結合區域水資源狀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間節水農業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重大工程及有關政策建議。
專題十三: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研究
45.農民收入增長趨勢與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研究。深入分析“十三五”期間農民持續增收的制約因素,定量預測農民收入各來源的增長趨勢,研究實現收入倍增的有效途徑,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46.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重大政策研究。在深入分析當前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現狀和制約因素的基礎上,研究不同糧食生產主體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徑,并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47.不同區域農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對策研究。分析不同區域農民收入差距的現狀,研究主要影響因素,提出縮小區域農民收入差距的有關政策建議。
專題十四: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重大問題研究
48.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研究。緊緊圍繞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這一主線,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和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分析制約農民土地權益有效實現的突出問題和體制機制障礙,研究提出豐富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能的政策建議。
49.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研究。根據“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結合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發展特點,研究提出與其相適應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運行模式及政策建議。
50.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研究。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在深入研究不同類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和供給特性的基礎上,科學劃分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研究如何調動不同主體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的有效途徑、體制機制及保障措施,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農辦計〔2014〕80號.CEB